每一只器皿,都來自一方風土|
上一篇從「從土開始,一起認識日本陶土與器物的表情」了解了器皿的胚土樣貌,這次我們將再次看看這些日常中的器皿們,追溯它的來處,會發現其所承載的不只是功能,而有著大自然與人心的痕跡。一方土壤、燒製技法與職人們所共同構成一個產地的「風土」。

這一次,我們從七個小器生活裡主要的日本陶器產地出發,認識他們的歷史背景、風格演變與代表品牌,從中進而瞭解:為什麼一只看似簡單的碗盤,會如此動人?也因為這些動人之處,是讓我們想好好注入生活中所堆積的美好時刻。

–
① 美濃燒|千年器都的多樣風貌
產地:岐阜縣東濃地區
代表品牌:TOJIKI TONYA
美濃燒的歷史可追溯至1300年前。特別是在桃山時代(1568–1603),茶道大成者千利休與古田織部將美學精神注入器皿,誕生了志野燒、織部燒、黃瀨戶等經典風格。其釉藥流動、形制自由,至今仍是日本產量最多的陶產地之一,超過六成日用器出自美濃。
TOJIKI TONYA 以簡約當代語彙重新詮釋這片千年窯鄉,融合了傳統工藝與日常實用的需求。

延伸閱讀 ➤
–
② 信樂燒|土與火的原野對話
產地: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
代表品牌:古谷製陶所/Homeland
信樂燒為日本六古窯之一,源自古琵琶湖層的赤土,富含矽砂與礦物,燒成後呈現自然火痕與灰釉。其粗獷質地與樸拙風貌,被茶人視為侘寂之器。

古谷製陶所以柔和粉引與手工線條著稱,Homeland 則延續此地「器為生活而生」的理念,創作出貼近現代餐桌的信樂器物。

延伸閱讀 ➤
③ 有田燒|瓷的誕生與繪付的極致
產地:佐賀縣有田町
代表品牌:溪山窯/KIHARA/文三窯/寶泉窯/福珠窯
日本最早的磁器產地,源自17世紀朝鮮陶工李參平在泉山發現瓷石,燒製出第一件白瓷。有田燒歷經藩窯壟斷、伊萬里港外銷,逐漸發展出古伊萬里、柿右衛門、鍋島樣式等風格。色繪與染付技藝臻於極致。
溪山窯保留手工繪付細節,KIHARA擅長將經典圖樣現代化,文三窯、寶泉窯、福珠窯則各有獨特職人風格,從器型到釉色皆富層次。

延伸閱讀 ➤
④ 萬古燒|火與器的生活實踐
產地:三重縣四日市
代表品牌:4TH-MARKET/山口陶器
萬古燒以耐火陶聞名,是日本土鍋代表產地。其陶土燒成後可直接加熱,廣泛應用於煮物鍋、火鍋與焗烤器皿。萬古燒技術也延伸至咖啡濾杯、烤皿等多樣實用器物。
4TH-MARKET 以現代設計語言結合萬古燒特性,創造出兼具風格與功能的日常器具。

延伸閱讀 ➤
⑤ 波佐見燒|從代工到設計革新的逆轉產地
產地:長崎縣波佐見町
代表品牌:BARBAR
波佐見燒曾為有田燒代工超過百年,直到近年重新定位,以簡約美學與實用設計打開現代市場。以半磁土為主,風格明快,適合日常餐桌搭配。
BARBAR 將傳統器形重新解構,賦予波佐見燒設計感與生活感的雙重厚度。

延伸閱讀 ➤
⑥ 砥部燒|筆觸裡的厚實之器
產地:愛媛縣砥部町
代表品牌:中田窯
砥部燒以厚重質地與手繪呉須紋樣為特色。其原土為黏性強的白陶土,器型穩重,表面繪有自由筆觸的藍色花草紋樣。中田窯將傳統唐草紋與日用形制融合,是最具代表性的窯元之一。

延伸閱讀 ➤
⑦ 九谷燒|色彩與繪畫的藝術瓷
產地:石川縣加賀市、能美市
代表品牌:KUTANI SEAL
九谷燒始於1655年,以華麗鮮豔的彩繪「九谷五彩」紅、綠、黃、靛藍、紫為特徵,是日本石川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呈現出極具裝飾性的圖樣與畫風。作品多具收藏價值,亦有日常碗盤與茶器。

延伸閱讀 ➤
–
從產地出發,更懂得器物與生活的關係|
每一個器皿的線條與質感,都來自產地的泥土、火候與時間的沉澱。這些來自日本各地的器物,不只是盛裝料理的器具,更是傳遞風土記憶的容器。
當我們選擇一件器皿,也是在選擇一種生活的節奏與器物的風土語言,經由這些故事為我們與器物間更多的理解,也為生活帶來因這些故事而有更豐盛的日常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