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裝料理時僅想著要把菜裝好,還是好好挑選一只器物做搭配呢?
每件器物得產生猶如料理一般,從挑選食材、備料、調味、火侯、切工的不同等,任何小細節的差異都會影響一道菜的風味, 就像許多人常說媽媽的味道是無人能取代的; 而器物的生成,從原料挑選、成型的方法、表面裝飾等,各地窯廠、職人所創造出來的器物風貌是獨一無二的。

在工業革命後,習慣了大量生產所產出的制式食器,認為器皿就應該如磁器般不能有任何一絲絲的污點、應該都長得一模一樣, 在各小百貨、量販店皆可購入,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低價值的產生,卻同時漠視對於器物的尊重與珍惜。
理解器物其中的細微差異變化,其獨一無二的存在於我們的日常,是長久陪伴身旁的生活夥伴。小器生活整理從自然材陶土會產生的特性、成型方法造成的特徵、表面裝飾技法所產生的差異三大視角,觀看每件器物所產生的獨一無二的小秘密吧!
目次
-自然材陶土所產生的特性
-成型方式形成的表現特徵
-表面裝飾技法產生的差異
➤ 自然材陶土所產生的特性
自古留下的工藝智慧,取用當地自然材展現人與自然的共處,陶土也是大地的自然材之一,各地土質依照當地的自然條件各有特色:可能所含礦物的成分、大小,以及土質黏度、顏色,從採集原料到可製作成型的陶土,需要至少3~70年的時間,再加上與水的調和,最終呈現的成果皆有不同表情。

☉原產地自然土質的獨特風貌
一般我們判別陶器、磁器會從器物的圈足去看,其實日本器物多在圈足保留原土的樣貌(未上釉),此部分能呈現當地土質的自然風貌,也是代表原產地的標記。在拿到器物時可以從圈足的部分欣賞、觸摸感受原產地的自然氣息。

陶器,未上釉藥。

磁器,有上釉藥。
為了增加器皿質感,有些窯元會使用含有石子較多的土質為材料。因此成型的的器皿表面含有較多的石子(例如下圖中田窯的器物)。在器皿成型過程中,會有石子從胚體脫落的狀況,因此在器皿表面會產生凹洞或凸起的顆粒感,且每件的分佈位置皆不同。

☉鐵點、御本手
陶土本身若含有較多鐵等礦物成分,在燒製時會依溫度而顯現呈現出黑色斑點,且融合在陶土裡的分佈不同,因此即使同器型的款式,每件鐵點的分佈位置也會不同,也是觀賞器物的樂趣之一。
尤其在紅土及黑土的土質中含有豐富的鐵成分,因此使用此土質製作的器皿,燒製後其表面更容易產生鐵粉黑點。

STUDIO M’-bouleau白樺方盤
陶器土胚中的成分經由燒製氧化而形成的顏色變化。通常會在表面上形成淡粉紅色的斑點。
胚體的陶土成分加上釉藥、燒製等多種條件後產生的現象,每一件器皿所形成的御本手模樣也皆有所不同,獨一無二絕無僅有,是其器皿的特色之一。

➤ 成型方式形成的表現特徵
依器皿本身的設計或使用功能,運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來製造產品。下面為器皿在不同的製造過程中,各自較容易自然出現的特徵。
此部分常被誤會為瑕疵,其實是每件器物在人與自然融合的旅程中,很自然會發生的物理表徵,不仿可以從這些細節,了解職人與作家們是如何完成一件件美麗的器物。

將胚土放進石膏模具中以鏝刀旋壓成型。在以鏝刀壓土並延展胚土時,有時候會因為施力不均,使得器皿表面產生細紋的可能性。

根據器皿成品的形狀製作凹凸狀且空心的石膏模具。之後再將泥漿加壓灌入石膏模具中成型。受到泥漿含水量的多寡或模具形狀的影響,灌入的泥漿有時會在器皿表面形成有如波紋般的痕跡。

將泥漿注入石膏模具,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石膏會吸收泥漿中的水份,而胚土則附著在模具內壁。當胚土形成適當的厚度之後,去除多餘的泥土並脫膜取出胚體。在去除多餘的泥土時,可能會留下明顯的條狀垂紋痕跡。

利用石膏壓膜成型法時,泥漿注入模具的開口部位,稱為注入口。以泥漿灌入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來製作器皿的話,必然會在製造過程中留下凹陷或條狀的溝紋。

將黏土延展成厚度均勻的土板,此土板稱為陶板,而該成型方法則稱作陶板成型法。以細線切割陶板時,若是土中含細小石礫,細線絆到石礫後便有可能會在器皿表面刮出溝紋。

胚體成型、上釉藥等流程皆須以手工製作的器皿。形狀、尺寸雖有若干差異,但也呈現了手工製作的溫潤與質地,每一件器皿都能看見獨特的個性,是手工製作最迷人之處。
➤ 表面裝飾技法產生的差異
原胚體素燒完後職人會以釉藥、化妝土、銅版印刷等在表面施以不同表情,再進行釉燒並在多種燒製條件下產生各種化學變化,而產生器物獨有的面貌。

☉流釉
因為手工上釉藥、施化妝土等作業讓釉藥呈現不均勻分布的現象,透過燒製過程中就會產生流釉的狀態。每一件器皿各自呈現不同的流釉樣貌,饒富趣味。
將陶磁器以淋釉等方式上釉,有時較多的釉會緩緩垂流,有些流釉是自然流動,有些則是作家職人喜愛此種風情而為之。

☉顏色不均、焦痕深淺不同
即使器皿使用同一顏色的釉藥,但由於燒製時的多變條件,溫度、濕度、氣候的變化、放於窯內位置的不同等等,燒製後會有的顏色不均、焦痕深淺不同的狀況。但也讓各個器皿擁有與眾不同的魅力。
☉釉面針孔(陶器)
陶器的主要成份為陶土,當器皿在素燒階段時若是含有過多的空氣,進行釉燒的時候容易形成氣泡,而在釉藥表面留下小小的孔穴。此孔穴便稱作釉面針孔。

☉貫入紋
由於陶土胚體與釉藥收縮率的不同,因而產生釉藥本身的裂紋稱為貫入紋,在倒入茶水或料理後吃色而顯現的各種細密痕跡。與商品本體的裂痕是不一樣的。
有些貫入紋在使用前就已經存在,並不影響器皿的使用。貫入紋常見於陶器、半磁器的表面,也有些器皿以貫入紋呈現獨特的設計感。
☉粉引(白化妝)
粉引為在胚體上施上白土(化妝土)所製作而成。由於在釉藥之下為其他的土層,因此能呈現出獨特的柔和氛圍。另外由於胚體與釉藥無直接接觸,因此在黏著強度上較弱。
根據胚體的陶土性質不同,偶有釉藥與化妝土脫落或是釉藥與化妝土之間滲入污漬的狀況。除此之外,因為器皿胚體與化妝土都具有吸水性,有時會產出現類似斑點狀的水漬,但乾燥後即會消失。由於是一個個手工製作,因此多少會有流釉的狀況。其保養方式與陶器相同。

☉梅花皮(鏽鮫肌)
燒製時因為釉藥沒有完全溶解,經由收縮變成一粒粒神似鯊魚皮的狀態,統稱為「梅花皮」。常見於使用粉引(化妝土)的器皿上。梅花皮能讓器皿的表情更豐富,呈現獨特魅力。

☉銅版印刷
將印有圖紋的和紙手工貼於器皿上再加以描繪。因此多少會有起皺、模糊、對花較不精準的狀況。雖然是轉印的紋樣,卻有著手工的溫度。

一件獨一無二的器物是否就跟料理一樣,有許多製成的細節,能夠讓使用者細細玩賞其中的獨特性,顛覆以往覺得是瑕疵的定義,其實這些工藝是蘊含著大自然與職人間浪漫,不設定器物該有的樣貌,而試著去接受自然而產生的器物表情,期待著會與獨特的那一件相遇並相伴未來的日常。
更多 精選器物 在小器生活
商品在實體店舖與網站皆有販售,網站售完商品,歡迎LINE@洽詢實體店舖庫存。
➤ 看更多 【器物的那些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