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Ivy進入玻璃世界的契機,是在進入大學修習藝術的時候。當時的他「想要運用雙手,想要與團隊一起工作,想要創作新的主題」,基於這些目標,在眾多的媒材當中,玻璃深深吸引Peter Ivy的目光。
「玻璃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在瞬間便能改變成各種形體,利用離心力與重力等自然因素,就可以塑造各種形狀。」Peter Ivy的大學畢業製作,便是一件懸浮的玻璃雕塑,表現出玻璃的奇異感,那時的Peter Ivy創作還在純藝術的範疇內,還未開始製作日常器皿。
不過,Peter Ivy當時便已察覺到「玻璃是我可以耗盡一生時間去挑戰的媒材,也能把前述的三件願望都能繼續實踐下去。」Peter Ivy現在的工作方式也有助手在一旁配合,團隊合作對吹製玻璃的工作來說非常重要。
而真正開始創作生活器皿,是從搬到日本開始。當初會來到日本的原因是為了參展。在數次的訪日過程中,遇到了日籍的妻子,因為妻子任教於富山玻璃造型研究所,而搬到富山縣,並建立自己的工房稱為「流動研究所」。
不同於今天一口流利的日文,初到日本時,Peter Ivy還不會說日語,也無法跟周遭的人溝通。以往的創作比較偏向藝術性,是需要解釋才能被理解的作品,卻因語言隔閡然無法好好地傳遞給觀者。正是這個契機,讓Peter Ivy開始嘗試簡單的線條作品。
而富山的家庭生活也讓Peter Ivy有了製作日用器皿的美麗理由,並且逐步佔據Peter Ivy的創作額度。即便忙碌於家事與育兒的生活,一旦開始進入工作模式,Peter Ivy表情也馬上認真專注起來。
Peter Ivy的作品造型流暢明快,清透中帶點鐵色的灰綠,而有時會在作品上發現細長痕跡,是在作業途中發生的「脈理」現象。因變質或爐中材質不小心熔進玻璃所產生,經常被視為坡璃製品中的瑕疵,但Peter將脈理恣意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結合著淡淡的色彩,建構出猶如時間在玻璃上流動的獨特表情。
Peter Ivy的創作深受建築影響。他認為,建築並不是單指一棟房子或是俐落的外觀設計,而是當進入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帶給人的感覺,或是我們如何看待一個空間的方式。當進入某一個空間,人的影子打在牆上折成不同角度,或是在地上形成不同的線條。這樣的思考方式,給予他的作品與其他作家區分的魅力。
對於未來想做出什麼樣的器皿呢?Peter Ivy想挑戰更多以玻璃為媒材的建築領域的東西。不只是窗,還有很多的室內設計是可以用玻璃作品的方式呈現。如果將欣賞玻璃器皿的方式稍加改變,他認為也能將其算是建築領域的一部分。
目前Peter Ivy作品僅於小器藝廊+g artist online作家 線上展售中。
歡迎私訊藝廊粉絲專頁詢問。
Peter Ivy
出身美國,玻璃作家。在日本富山縣以工房「流動研究所」為據點,從藝術作品到日常使用的器皿皆有涉略,製作著多樣的玻璃品。簡單又洗練的線條之中,油然而生的溫度感為其作品特徵。
「比起著重使用這件事,我更在意每一件玻璃品美的完成度。」因著其特有的信念,而受到許多客人的關注。目前在家庭與育兒的日常中,也持續創作著。
➤ 看更多 作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