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飲食文化有著擄獲人心的獨特魅力,無論是注重食材的原味呈現,或是結合當令食材,烹調出與季節共生的四季料理,還是盛裝每一道料理的器皿選用及擺盤方式,都是引人入勝的要素之一。
而在器物的使用當中,器皿不僅是盛裝食物的道具,更是象徵著日本料理的美學與品味。在多重要素的結合之下,深受海內外人士喜愛的日本料理,也在 2013 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在此同時,我們也能將對日本料理/飲食文化的喜愛,投注在認識器物最基本的尺寸開始,將美學從微小之處逐步實踐於生活日常。
在選購器皿時,大家或許曾在名稱上看過「寸」的尺寸標示。
一般也許會認為是指「英寸」或「公寸」的國際單位制長度,但在日本器皿上所標示的「寸」,其實是指日本傳統的長度單位,而 1 寸的長度約為 3 公分。
• 1 寸 = 3.03 公分(日本傳統長度單位)
• 1 英寸 = 2.54 公分
• 1 公寸 = 10 公分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取整數 3 公分以利換算成公分數,日後對盤皿的大小也會較有概念。
那麼,了解了日本傳統的長度單位之後,那就繼續往下瞧瞧不同尺寸的盤皿與實際用途,也能幫助我們更容易想像如何使用它!
-
◉ 小皿 — 小於 5 寸(~15 公分)
由於該尺寸主要用於擺放少量且多樣的擺盤方式,不但可利用多個小皿,將各式的配菜各自置於折敷上,準備一人一席的御膳定食。同時也很適合盛裝和菓子、巧克力等點心。
除此之外,該尺寸用作筷架使用,或是用於擺放戒指、耳環等飾品,也是常見又受歡迎的運用方式。
*平常可見的 4 寸皿,通常會被稱之為「小皿」,而更為嬌小的 3 寸皿,則被稱之為「豆皿」,在顏色、樣式上極具豐富的變化,也因尺寸小巧,易於收納不佔空間。
-
◉ 中皿 — 5~8 寸(15~24 公分)
*日常中使用度最高的盤皿尺寸,尤其 6 寸的盤皿登場率更高。
5~6 寸(15~18 公分):
因易於取用,故常作為分食盤使用,所以也被稱之為「取皿」。
最主要的使用方式,除了以單人主食盤使用之外,也適用盛裝份量較多的沙拉,或是當作吐司控專屬的吐司盤也是最為剛好的尺寸,由於是經常使用的器皿尺寸,因此也很常是器皿贈禮的尺寸首選!
*5 寸皿,可盛裝的份量不多也不少,裝上一塊蛋糕、點心,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不需擔心攝取過多糖分熱量。
7~8 寸(21~24 公分):
是最適合擺放一道家常料理,或是將個人主食與配菜一盤裝盛(例如:漢堡排與蒸蔬菜、薑燒豬肉佐高麗菜絲)的尺寸。同時它也很適合擺放咖喱飯與義大利麵唷!
-
▌關於日本食器尺寸的改變
提到了 7~8 寸的盤皿,就也不得不提到日本的飲食習慣及食器的使用,在近代之前,日本的傳統料理擺盤,習慣將每道料理以小份量裝盤的方式,放置於一人一席的折敷或小台子上。
因此,為了將料理都能容納在在台面上,器皿的選用皆選在 5 寸以下(也是大盤使用率較低的原因)。
但這樣的使用習慣,在二次大戰之後隨著中西式等料理的引進,及現代飲食開始出現大份量的料理(例如:1962 年正式在日本登場的漢堡排),讓日本的盤皿使用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也讓 7~8 寸的器皿陸續登場。
-
◉ 大皿 — 大於 8 寸(24 公分~)
通常可用於 4-5 人份量的料理,由於很適合生魚片擺盤、擺上剛起鍋的滿滿炸雞,或是放上一整模蛋糕也都恰到好處,因此很適合在多人聚會時派上用場!
加上盤面尺寸夠大,也很推薦在備料過程時,用來擺放已處理/準備中的食材。此外,將大盤作為托盤使用也是日本人經常使用的方式之一。
儘管日本的器皿尺寸各自有著適合的盛裝方式,但掌握了固定的使用原則後,也能依循當下的盛裝菜色、共食人數及使用的情境及場合做變化,讓一件器皿也能有多變的運用,讓器物在日常中將實用之美發揮至極致。
➤ 看更多 STUDIO M’食器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