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美感的體現 就是器皿
gallery yamahon在這裡,今年剛好是第16年。
日本三重縣伊賀市,是知名伊賀燒的產地,也是gallery yamahon的店主山本忠臣的家鄉。山本先生家裡經營製陶所,從小的生活就離不開陶,而器皿,理所當然是一種自然不過的存在。
這樣的背景,卻沒有讓山本先生投入創作的行列,由於對空間抱著極大興趣,畢業後在大阪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上班,直到接獲父親病倒的消息,加上對大都市的生活略顯疲憊,山本先生毅然決定回到家鄉繼承家業,這也成了日後gallery yamahon成立的契機。
出自於對空間的敏銳度,山本先生發現老家有個廢棄的倉庫,空間很寬闊,讓他興起改建成展示器皿的可能性。從整理腦中想法,親自繪製設計圖,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山本先生由零開始,親手改建成7*20米大小的展示空間:gallery yahamon正式成立。
gallery yamahon成立的年代—西元2000年,可以說是器皿、或是生活風潮開始興起、被關注的一個年代。許多日本知名作家,像是三谷龍二、安藤雅信,都在那時漸漸為人所知。
不過,社會上也出現一股質疑作品「價值」的聲音:認為工藝品是日常生活買賣的東西,藝術品還是比較有價值。對於鑑賞民藝、工藝、燒物,把它們當做收藏品的人而言,所謂作家的器皿作品,其藝術價值是很低的。
山本先生卻抱持不同的看法:「作家們所創作出的作品,其實是另一種範疇。無論是美感、實際使用面向,處處充滿價值。以往的傳統鑑賞,無論花器、酒器,都會把作品翻過來,仔細端詳著落款、圈足等,毋庸置疑的,那樣的物件有其之美。擺放在古代名家、收藏家華麗的家中、宅院裡,或許是很合適、無違和感。不過以現代生活來看,現代的建築裡來看,那樣的物件是無法融入,無法融進生活中的。」
現代作家創作的器皿,呈現出獨有的美感、工法,質地表現也與所謂的職人有所不同,且十分適合現代建築、生活空間,這些都是山本先生認定的器皿價值所在。而這樣的堅信,山本先生透過gallery yamahon表達、傳遞出來。
藝廊成立後,因為要堅持這樣的想法,加上地理位置偏僻,周圍都是田野,交通也不甚便利,山本先生笑著說「當初可是抱著要賠錢10年的決心才做的呢」。
在完全沒有知名度的情況之下,山本先生深刻體認到只有企劃好展覽、展示精彩的作品、發掘優秀作家,這樣不斷的循環,才能讓藝廊生存下去。在山本先生眼中,所謂的好展覽包括了很重要的因素:空間呈現。「空間不僅是空間,不用文字、語言的說明,就可以讓客人看見空間的變化,能夠在空間裡體會器皿之美,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當代藝術白盒子概念去做工藝品的展示,降低視覺干擾,完美的襯托展品,依照每檔展覽的不同屬性,創造最合適的空間。因此每次換展,都必須店休一週,不僅是空間有很大的變化,陳列道具、隔板設計等等,山本先生都不馬虎,以專業設計規格進行:
「以當代藝術概念去做展示,並非覺得當代藝術很高級、很酷,可以用來提升工藝品較低的價值感。而是希望透過這樣的策展方式,可以讓大家了解工藝品的價值。與其說是好的空間可以為物件加分,我倒認為是好物件可以稱得起這樣的空間!所展覽的物件們,是值得在這樣的空間裡被檢視、鑑賞的。並非每件作品都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空間。」
展覽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展品。16年來,gallery yamahon一直以高質量的展覽聞名:以器皿為主軸,一年約企劃一檔較偏向藝術性質、純物件的展覽,亦邀請選品人企劃,像是赤木智子等,不定期展出染織、傢俱等。
與作家的合作則是山本先生最為重視的一環。三谷龍二、安藤雅信等知名作家,都已經跟gallery yamahon合作15,16年之久, gallery yamahon更是關西地區第一家展覽安藤雅信作品的藝廊。
長時間合作的基礎,在於相互信任與了解。因此,山本先生會希望能夠確認作家的生活方式以及將來所要創作的方向:「從作品可以看出作家的生活、個性,希望可以了解看到的跟實際上的是否一致。」
面對年輕作家創作尚未成熟時,山本先生會持續與他們交換意見、從旁觀察,慢慢培養默契,透過亦師亦友的關係,以藝廊經營者、策展人的角度,帶給作家不一樣的反饋與意見,或許也能讓作家明白,創作是不是自己想走的道路。
現在的山本先生,一個月大概會親自顧店三天,親自接待客人、介紹展覽。其他時刻,都在為了下一個展覽做準備。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狀態的山本先生,一年會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完全不和外界聯繫,不接電話,跑到河川旁恣意地躺下,享受難得的悠閒。
雖然生長在製陶廠,卻沒有走上創作的路,原來,統籌才是他最喜歡與擅長的地方。無論展覽前的企劃、展覽空間設計、展覽主視覺設計、佈展等,都不假他人之手,全都由山本先生親自負責。所謂的統籌,指的應該就是展覽調性的設定與達成吧!悉心觀看gallery yamahon所呈現的每檔展覽,就可以看出背後的堅持。
上圖為某次展覽準備。山本先生親自製作的展場模型。下圖為本次小器藝廊展覽現場。山本先生親自佈展、調整。
器皿的美,到底是什麼呢?
在山本先生眼中,器皿的美,來自于使用。
像是陶器等材質的器皿,因為土壤的顆粒較粗,之間會有小小的縫隙,長期使用,會有顏色粘付其上,這對於外國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不過「這其實是日本獨有的生活習慣呢」山本先生說。
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些淡淡的顏色或是痕跡,都是生活歷史的一部份,因而更加珍惜、喜愛。
「器皿本身就會有變化」這一點更是日本使用者、創作者都有的共同認知、審美觀。相較于外國朋友的疑惑:為什麼如此珍惜一個看起來舊舊的的器皿?或是,器皿看起來這麼美,為什麼要拿來用呢?
日本獨特的美感見解說明了一切。
「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器皿原本的樣子阿。對器皿來說,你就是要用它,產生變化,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是一種美麗。」
器皿,不只是要符合「用」,還要達到「美」,正是透過使用者使用後,才能完成的最後一步。山本先生眼中,真正美的器皿就是此兩者的結合。
看著山本先生與我們分享不同季節裡的gallery yamahon,我不禁神往那個矗立于田野之間,沒有招牌,卻隱含著美麗的空間。
在我出了神的時候,山本先生繼續告訴我們,八年後,他要在更深山的地區在成立一家店,能夠更完整表達想法,或許會還可以住宿,將挑選的器皿等物件,真正落實在使用之上,讓前去的民眾,都可以親自體驗。看著他堅毅的眼神,我想,八年後的計劃,山本先生已經在腦海中繪下藍圖。
山本忠臣 Tadaomi Yamamoto
藝廊店主・建築師 1974年出生於三重縣伊賀市。2000年於伊賀市開設「gallery yamahon」。2011年於京都開始經營發表年輕工藝家作品的「うつわ京都やまほん」。同時主導「yamahon設計室」,以物與場域與時間的關係,進行商業設施與住宅的設計。
採訪編輯:黛安娜
>> 前往 gallery yamahon選品 頁面
➤ 看更多 作家專訪
gallery yamahon in xiaoqi+g
地點:小器藝廊(+g)
時間:2016.7.30(六)~2016.8.24(三)12:00~20:00
地址:台北市赤峰街17巷4號
電話:02-25599260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xiaoqiplusg
展出作家:岡崎勉(陶)、山田洋次(陶)、竹口要(陶)、城進(陶)、
安永正臣(陶)、金森正起(金属)、辻村唯(陶)、土楽(陶)、
横山秀樹(玻璃)、紀平佳丈(木)、吉田佳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