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賀的第一個午後下起了傾盆大雨,在起霧的公路上,山本先生駕著車,田園風光在眼前飄忽流逝著,大約半小時後,我們到了滋賀縣甲賀市一處有點規模的工房,跟之前看到的「作家工作室」不大一樣。小小的出入口邊擺放著有點可愛的木製看版,上面寫著:「古谷製陶所」。
走進去,眼前豁然開朗。偌大的工房赤裸裸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卻很安靜,好似闖入人家家裡一般,突然某個角落傳來了小狗狗的叫聲,回頭看見了今天接受拜訪的古谷先生。
有著健壯身軀的古谷先生很有朝氣的跟大家打了招呼,開朗的大笑笑容中,看得到剛才的忙碌影子。我們跟在山本先生與古谷先生的身後,先到showroom來參觀。
古谷浩一,現任古谷製陶所的經營者,也是陶藝作家。負責產品設計、拉胚等最初的創作步驟,以及古谷製陶所的經營。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古谷製陶所,古谷先生于去年新建了這間showroom,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通路來參觀:「其實以前也陸續會有客人特地過來想看看我們的作品,因為沒有showroom的關係,想要全面性的展示古谷製陶所的品項就變得很困難,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興起了打造一個展覽作品的空間 這樣的想法。」
純白的牆面、黃色的燈光、簡潔的展架上陳列著豐富的品項,乍看之下會感到非常驚訝,古谷製陶所竟擁有如此多樣性的系列。
幾次拜訪作家的經驗,深知增加作品不同系列的困難性。無論是塑形、釉料調製、燒製方式等等,每一件作品都是經過在技術上千錘百鍊,在作者心中反覆自問自答後,才能呈現在消費著眼前。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大,不過卻是句句屬實。
而在showroom看到的所有品項,都是由古谷先生所設計的,不得不由衷佩服古谷先生的創意與毅力。
「以料理為出發點,去想像要做什麼樣的器皿來搭配。這算是古谷製陶所的特色與使命。我通常會先決定用途,再發想造型。」古谷先生起身,到某個層架上拿了蘋果形狀的片口過來。
「在轆轤拉胚時,忍不住捏一下讓它變形,試了一下,還真的長得很像蘋果(笑)當下腦中就有『可能可以試試看噢』的念頭冒出來。後來果真很受歡迎!是不小心創作出的得意之作~我喜歡做不同的嘗試,之前還做過葉子的形狀。」
身為燒陶窯場三代目,與食器結緣,是從父親那一代開始的。生長在燒窯世家,父親不曾向古谷先生提過繼承之事,反倒是週邊的叔伯會敲邊鼓:「高中時也曾經迷惘過,這是不是自己要走的路。不過,大概高中畢業時就決定要繼承家業了。」
從京都念完大學回到信樂,古谷先生開始了一邊幫忙父親,一邊找時間創作的忙碌生活,直到20歲後半獨當一面,父親都持續地默默守護在旁。
父親做的是傳統和食器,用粉引創造帶有傳統伊賀燒風格的盤皿,現年37歲的古谷先生,則一改先前風格,調整成適合現代人餐桌的樣貌。
「父親很喜愛粉引,這個部分應該是受了他影響吧。粉引啊,不自覺就能感受到它的柔和,卻又微微露出土的表情…我的做法比較像是,保留了上一代很棒的部分,稍微加以改造,跟著時代前進。」
直到現在,古谷製陶所使用的瓦斯窯等設備都是從父親那傳下來的。從祖父時期,就一直定居于信樂,這個以日本五大窯之一的聞名之地;
我好奇問起信樂燒是否還有以往的榮景?
山本先生低頭思考了一會,打破了沈默:「現代的傳統工藝,無論在日本哪一個產地,的確都有減少、縮小規模的情況。隨著時代轉變,手工製作的工房,有可能無法適應景氣變化,很難承受訂單流失等狀況,更不用說是完全不用模具,而是全部手拉胚的工房(古谷製陶所即為其中之一)。這幾年雖然吹起民藝風潮,不過實際狀況越來越好的,多半是針對個人作家,卻無法改變整個產業,特別像是以工場為單位的陶藝單位。」
「個人作品強調的是自我認同、意圖等,是作家作品的優勢,會選擇作家作品的消費者,通常是受到了這樣的吸引。可是,以窯元、或是產地這樣工房模式,卻有著個人作家作品所無法具備的優點。產地的生產者,也是我們口中的職人、工匠,代表的是民藝思想最中心的意義:無名者,也是從繩紋時期就有的概念。」
山本先生接著說:「像古谷製陶所,堅持用手拉胚,不用灌模,卻可以量產的工場已經非常少了。」
我們跟著古谷先生的腳步,參觀了整座工房。當天負責製作胚體的,是三位女性職人,每個胚體都由職人把陶土放上模型,然後以溫柔的手法使之成型,完成之後再移至層架排好,靜靜等待乾燥。之後,再送去負責磨削塑形的職人那,做整體的修正又或是製作圈足。
用文字描述好像每件事情都很容易,親眼看到時卻覺得深深感動。職人可能5年、10年甚至是20年都做著相同的工序,一個陶作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之前,是經過了這些職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接力式地,用盡畢生心力所習得的技術,所生成的。
怎麼能不懷著感恩的心情使用呢?
參觀告一段落,古谷先生補充:「showroom的意義,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可以藉此了解產地窯元的好。若是有團體對燒陶過程等有興趣,也可以安排見學,不過大家都比較想看作品而已。showroom開放之後真的多了很多朋友前來參觀呢!」
的確,工房的存在,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提供了職人們工作機會、培育新生代職人、延續當地窯元活力等,都是工房無法被取代的功能啊。
看著父親背影,慢慢成長,肩負著不僅僅是古谷製陶所的現在,身為信樂燒新生代的一份子,古谷先生也希望未來行有餘力之時,可以與信樂燒的一些新生代交流,共同為信樂盡一份心力。我相信,在古谷先生的努力下,古谷製陶所的器皿,必定可以更多家庭的餐桌上,更多人的生活中,盡情散發粉引的魅力!
採訪編輯:黛安娜
photo/ Huang Han Shiuan
>> 前往 古谷製陶所 品牌頁面
➤ 看更多 作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