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前往靜岡之前,對於靜岡的印象停留在茶。
預定拜訪吉田直嗣先生的早晨,天空下起了雨,我們搭上開往靜岡的電車,靜靜往日本的聖山—富士山靠近。跳上計程車,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地址直接告訴司機,輸入導航,我們前往之處沒有地標,是一般住宅區域。司機路上笑著問我們怎麼會到這裡來?聽到要去拜訪陶藝作家,司機喃喃地說原來這裡有住陶藝家啊。
抵達一個靠近山的坡地,前方沒有路了,迎接我們的是陡直的階梯,還有一台藍色的轎車。接下來我們透過微微的霧氣,見到了吉田先生,他正在階梯的另一頭等著我們。
腳下踩著濕濕軟軟的土地,吉田家的信箱在霧氣中元氣的迎接著。吉田先生家並不是很大,卻具備北歐國家的溫暖,營造著天氣冷就想窩著的家的感覺。
吉田先生出身于靜岡縣沼津市,在東京造型大學念設計,後來回到伊豆進行陶藝修業,就此回歸家鄉定居下來。2003年,吉田先生陶藝修業獨立後,想找地方築構自己的窯,而在市區內築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剛好,太太薰子女士的祖母在這邊有房子,於是吉田一家就遷居于此,開始進入陶藝作家的生活。
從學設計到陶藝創作
吉田先生在東京造型藝術大學念產品、室內、傢俱設計等,當時接觸所謂的「設計」都是偏向繪圖、概念等發想、成形,卻缺乏實際從頭到尾做出物件的經驗與可能。加上到東京唸書,是吉田先生第一次獨立生活,當在採買生活器皿時,都找不到心儀的商品,於是就興起了「自己動手做看看吧?」的念頭,這樣的因緣際會下,吉田先生加入了陶藝社。
接觸陶之後,吉田先生很快的就發現,從零開始的創作、從頭到尾親手完成一件作品,比起用電腦繪圖,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也熱衷的模式。幸運的是,學習設計所吸收的概念與理論,在一樣是創作的陶藝上,為吉田先生奠定了深厚的創作基礎。
從家裡出發,穿過小森林,先經過窯,再往下走幾個階梯,就抵達吉田先生工作室。
職業陶藝家的修煉之路
畢業後,吉田先生興起想以陶為生的想法。不過,以陶為生究竟該怎麼進行呢?吉田先生腦中,是一片的荒蕪。開始總是最困難的。如果可以教授陶藝,就應該能夠生存吧?
抱持這樣的心情,吉田先生至陶藝教室擔任了老師。4個月後,馬上就認清這樣無法往職業陶藝家邁進,毅然辭去了工作。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剛好那時有位友人告知了「有位陶藝家在徵助手,要不要去試試看啊?」
吉田先生笑著說「當時我連是哪位陶藝家都沒有過問,一心想要學習,絕對不能錯過這學習的好機會,於是立刻就去應徵,老天眷顧,就開始了助手的生涯…」吉田先生口中的陶藝家,是日本陶藝界大師黑田泰藏。
「助手的生活是非常重複與規律的,老師只有我一位助手,因此等於是除了創作以外的事我都全部負責。從打掃工作室、創作前土的準備、窯燒準備、展覽準備前打包作業等等,三年來每天重複不斷。曾有朋友認為跟在老師旁邊不是就是要學習創作嗎?我卻認為,這三年擔任助手的時光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的確,創作之於職業陶藝家來說,是最容易進入且了解的狀態。不過,在創作之前、之後呢?作品完成之後呢?有哪些事情要準備?要了解?職業陶藝家,除了創作,與外界溝通、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三年下來,我深刻了解所謂職業的陶藝家,要學會得不只是創作,還有創作週邊的行政事務,而這些,都有賴於自律的生活。」創作技術層面,可以去專門學校學習,真正的專業,則只能進深貼近大師才有辦法瞥見其中奧妙。
與黑田泰藏面對面一起生活了三年,吉田先生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觀察老師創作、並一有機會就嘗試拉胚。第一線接觸一位大師級職業陶藝家,吉田先生在規劃時間分配、一個展覽必須準備多少作品等行政事宜,從完全沒有概念,到順利地掌握輪廓,彷彿看到了職業陶藝家之路燃起了光。
吉田先生與老師平常都專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若有空閒小聊,話題多半是針對形而上的討論,像是對於人生、對於創作的想像等哲學性的問題。對於創作,並非刻意繞開,只是,老師的意見與下指導棋,學生不可能不受影響,也多少會感受壓力。黑田泰藏的用心,可以說是給予吉田先生在創作上最大的尊重與自由。
形的極致表現 以黑、白襯托
對於器皿,吉田先生喜歡的是形(かたち),也就是線條與形狀。比起裝飾、顏色、質感,黑色與白色,最能夠表現出線條與形體。對於其他顏色都提不起勁,最近也開始嘗試了新的顏色。「之前突然想嘗試新的顏色,不過色彩太多實在太過苦手,於是試著在黑與白之間做變化,最終試驗出很淺的灰色,自己蠻喜歡的。
嘗試不同以往的創作,做起來也特別開心呢(笑)」吉田先生在創作前,大致上會稍微決定一個方向,隨著拉胚,不斷地調整,直到心裡覺得完成了才停下來。沒有傳統陶藝技法,沒有多餘色彩,在吉田先生心中,極簡是最完美的存在。
在器皿的角色上 表現自我
吉田先生最重視的是線條,只做自己認為是美的物件,不會受他人或是其他用途等因素而影響。器皿的角色是使用,因此不會超過器皿的原則,刻意創作奇怪的形狀,這樣的想法下,自然不會出現不好使用的器皿。從創作器皿當中,吉田先生努力去表現自己喜歡的線條、形體。
吉田先生的「線條」簡單俐落,卻非工業化般的精準到位。與其用精準兩字形容,反倒是簡單俐落中帶點隨意、輕鬆。
「我認為所謂的極簡,不是把多餘的東西都去掉,而是以扁平的方式呈現。把元素壓縮,乍看之下好像消失了,不過卻是內涵其中。」工業化的精準帶來一板一眼,吉田先生的極簡稍來溫度。
極簡也表現在素材上。吉田先生以磁土創作,選用的磁土來自于日本兩大陶瓷產地:愛知縣與滋賀縣信樂町。當初要做出滿意的黑色,嘗試了各式配方、不同比例。秉持著想要做出簡約的作品,不僅在線條、形體表現上,包含所使用的素材都得一致。
吉田先生所使用的素材,除了磁土,只有木灰與鐵釉。
「我用的釉藥的玻璃成份較少,與磁土裡的成份結合變化之後,才有辦法燒成現在的這種黑色。單純上黑色釉藥雖然容易燒成黑色,卻只是一個均勻地、全部都是黑色的感覺。但細看我的作品,並不是純黑,而是會夾雜一點比如紅色點點等其他顏色,遠看才是黑色。」
雖然是黑色,確有的不同的層次感,我想,這就是吉田先生所說的把元素壓縮,內涵在其中,唯有細細端看,始能發現的美麗吧。
作家的聖地 工作室參觀
富士山麓的天色暗得很快。到訪約兩小時後,就能感受到夜晚的逼近。我們請吉田先生帶路前往工作室參觀。自己心裡好像孩子般的興奮期待著。
工作室的燈罩,其實是吉田先生做的碗,破了一個洞!吉田先生笑說「今天可是有特別整理了工作室噢。」小巧的工作室,透著溫暖的黃光。緊閉著窗戶,卻依舊透來微冷的風。
「在富士山這邊,溫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吉田先生告訴我們「冬天溫度會低至零下,作品就會結冰,等氣溫回暖結冰融化,作品就會整個毀壞掉、連原本的形狀都不復存在。所以必須要一直保持溫度在0度以上,冬天都要開暖爐給作品吹呢!」
「每天早上起床之後,全家會一起吃早餐,然後目送孩子上學。隨後,便到工作室與助理溝通當天工作事項,之後我會開始進行創作。午餐後,持續創作到晚餐時間,跟家人一起吃過晚餐。孩子大概九點鐘就寢,在那之前晚上的時間就是陪小孩。孩子睡了之後,我便返回工作室。有時會抽空騎腳踏車,欣賞自然美景~」
聽著吉田先生敘述一日的行程,彷彿在耳邊響起轆轤持續轉動的聲音,孩子放學回家、全家窩在餐桌上享用晚餐的畫面也劃過眼前,家裡的燈、工作室的燈、窯爐的燈,依序亮起又熄滅,365天,吉田先生日復一日,在富士山麓生活與工作著。
結束拜訪時,吉田先生客氣地載我們到車站。天色已經接近昏暗,霧氣也漸漸濃了起來,就要告別富士山麓清新的空氣。途中經過一個小公園,吉田先生指著那兒說「孩子就在那裡玩呢!等會回程順便接他回家」。我想是這樣幸福的模樣,讓吉田先生的創作,無時無刻也充滿著溫暖吧。
非常期待11月份吉田先生在小器藝廊的個展。希望能夠在台灣,再次與吉田夫婦見面。
採訪編輯:黛安娜
>>前往 吉田直嗣先生 作品頁面
➤ 看更多 作家專訪
2017 吉田直嗣 個展
地點:小器藝廊(+g)
時間:2017/12/23(六)~2018/01/10(三) 週一~週日:12:00~20:00
地址:台北市赤峰街17巷4號
電話:02-25599260
展覽現場:https://goo.gl/mqVY5T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xiaoqiplusg
ig : www.instagram.com/xiaoqiplu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