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30分,我們拖著行李來到飯店前,前一晚預定的計程車已經到了,司機大哥很親切地打著傘來接我們。今天要來離開下著綿綿小雨的京都,前往伊賀。
9點30分,山本先生一身招牌白色襯衫精神奕奕的出現在我們伊賀下塌的飯店大廳,距離上一次見到山本先生是一年前在台灣,這次我們坐著伊賀著名的忍者電車來見他。「那就出發吧!」這兩天,我們要跟著山本先生,去拜訪三位作家!
被山圍繞的伊賀,在雨中更顯幽靜,映入眼簾的景色乍看之下與作家小野哲平定居的高知有幾分神似,不過伊賀這一帶聚集了更多的陶藝家,也距離日本知名窯元信樂燒不遠,起了點霧的天空,隱約帶著燒陶的嫋嫋煙絲。
20分鐘的車程,我們經過了一個小巧卻又完整的窯,隨後才得知原來這就是今天拜訪的第一位作家 城進的窯。十九年前搬來伊賀,城進出身大阪,在京都完成學業。
因為太太在長谷園(註1)工作,於是跟著到伊賀來,發現這裡非常適合創作,就這樣定居了下來。
「蓋柴燒窯有很多限制,要找到可以建窯的地方著實不易,就算是鄉下地方,不了解的人也難以接受會有煙不時地冒出等狀況…在伊賀,因為聚集了許多陶藝家,甚至有四間連在一起的窯,燒窯之際,煙囪中透出煙來,還會被稱讚說『你好認真啊!』這樣的環境感到很安心,不會打擾到鄰居。」戴著帽子的城進,有著創作者的深邃眼神,也帶著一份文人的氣質。
城進的爺爺是木工,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就都喜歡手作的物件。高中畢業,正值日本「設計領域」的全盛時期,也就是日本泡沫經濟尚未破滅之前的熱鬧80年代末、90年代,雖也動過學設計的念頭,最終還是面對了自己,以手做為主,後來進入了陶藝科學習。
京都的學校畢業後,城進在陶藝家的身邊擔任助理大約一年左右,便辭掉了工作,在全世界見學、遊歷。以下定決心要當陶藝作家的心情,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踏遍日本各大窯元。其中,印象最深的窯,是在沖繩。
學生時期在京都所學的,是偏向「非日常」居多:在陶器上表現的技巧,像是染附、手繪等都是為了特地目的而做—京都的茶席。在距離約1670公里外的沖繩,城進看到的,正好是180度大大相反。
「沖繩大多是以燒締、素燒為主,常見的罋等陶器均強烈流露出自然樸實,單純的力量。遊歷世界,每個地方的燒陶知識與常識是非常不同的,當地土壤特性、釉料製成方式,當地窯元燒製習慣等,都建築在不同的概念之上,雖然客觀條件是一樣的(譬如需要多少度的高溫)卻還是充滿著不同的表情。」
去了這麼多國家,亞洲中國、韓國等大概在心裡都有一點印象與知識,不過非洲卻是讓城進徹底的驚豔,對他影響至深。於器皿上細心刻畫出連續性強、細條紋、間隔較密的圖騰,非洲原始的氛圍,悄悄地被城進帶入日本各個家庭的餐桌。
不在釉藥上做文章,保持土壤原有的顏色,實際使用上更顯低調,降低對於視覺的干擾:「器皿之於食材,是襯托的容器,為了可以完成這個使命,擔任襯托的角色,器皿本身保持低色階。所以我保留了最接近原始的顏色:黑色、白色與茶色。」
鐵繪作品。以西非馬利當地傳統做法「泥付」製作,用泥巴繪製的圖騰。當時城進深受其原始之美感動,回日本後以自己的方式重現。
大學陶藝本科時期,城進也歷經創作object(物件)的時期,直到最後一年遇到了一位製作器皿非常上手的佐藤老師,在其指導、影響之下,開始試著創作器皿,就此踏上器皿之路。回首獨立迄今20年,想創作日常「好用器皿」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
除了盤皿、急須、湯吞,城進近三年開始創作的耐熱陶器也美得令屏息。伊賀原來就是土鍋聞名之地,雖然技術方面可以就近習得,不過製作耐熱陶器必須使用特別的土壤,在以前甚至僅能燒出指定的形狀與顏色。近年有賴於陶藝大環境整體的進步,城進才能以自己的力量,創作出想要的土鍋。
回想起1996年在京都,參與的第一次展覽「剛獨立時,會想做出『很特別、不同的』物件,好像這樣才會被注意到,那樣想要顯眼的過去,也是有的啊。」
臉上一直帶著微笑,採訪途中不時展開笑容, 20多年來陶藝的創作生涯,城進的開朗性格可謂是最大的武器。「以作家的身份來說,當然有時會煩惱要挑戰、嘗試什麼新作品,不過好像真的沒有太大的撞牆期呢。」
相較于其他日本的傳統窯元,伊賀並沒有傳統的包袱,也沒有陶藝協會等機構,每個定居于此的陶作家,都是在此般自由的氛圍生活、創作。
而山本先生的藝廊gallery yamahon正在距離這邊不到10分鐘車程之處,17年前藝廊開幕前夕,山本先生逐一拜訪附近鄰居,這樣的機緣,讓山本先生與城進漸漸的熟悉、進而相知相惜「這一帶、包括信樂等,住了很多陶藝家,很希望可以多接觸、認識一些作家,因此開始拜訪。拜訪城進先生後,漸漸想了解他的創作以及方向」山本先生說。
從當踏進城進的工作室的那一刻,心情就莫名的平靜下來。畢竟雨天總是令人有點浮躁。老式櫥櫃、作品層架,每個物品都被安置在正確的地方,在自由的空氣中保持著秩序感;非為今日有客人到訪而刻意打掃,而是日復一日保持著的狀態,我是這麼感受著。
採訪結束前, 聊到希望自己的作品帶給他人的感覺?
城進說,只希望自己創作可以被使用,最好是每天都用:「當大家在看到我的作品時,腦海中可能浮出正在使用、或是將會如何使用它呢?的畫面,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稱讚與肯定。」
現在每年平均有八檔個展,城進的作品,一定一定,在日本、在台灣的某個餐桌上,不負眾望地扮演著身為器皿的使命吧。我是這麼相信著。
註1:太太是城進的大學同事,對於料理十分擅長,許多城進的展覽DM上有料理與器皿的圖片,都是由太太親自下廚製作的。長谷園則是日本知名製作土鍋的窯元聚集之地。
採訪編輯:黛安娜
photo/ Huang Han Shiuan
>> 前往 gallery yamahon選品 頁面
➤ 看更多 作家專訪
2017「關於Gallery Yamahon在做的事」座談會
第二次在小器藝廊策展的Gallery Yamahon。成立於西元2000年,至今已有17個年頭了。
Gallery Yamahon一直以高質量的展覽聞名:以器皿為主軸,一年約企劃一檔較偏向藝術性質、純物件的展覽,亦邀請選品人企劃,而與作家的合作則是gallery yamahon最為重視的一環。
這次的展覽,店主山本忠臣除了帶著精心策劃的展品到小器藝廊外,也將特地舉辦座談會,好好地介紹gallery yamahon的空間,選品,以及認定的器皿價值所在。當然若是對於展覽的作品或作家有任何提問,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報名連結|https://goo.gl/tRqc9U(活動已結束)
時 間:2017/10/21(六)18:30-20:00
地 點:小器藝廊(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17巷4號)
入場方式:依報名順序免費入場,我們會與您回覆報名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