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開始意識到選擇器皿這件事,有些人反而會開始產生疑惑:到底要怎麼才能挑選到「適當的器皿」呢?所謂的「適當」,有沒有一個標準?有時候遇到詢問的顧客,甚至會把想要盛裝的菜色、家裡有幾個人用餐等細節都描述出來,由此可以感受到那股熱切的期盼。
— 從材質、工法尋找自己偏愛的特點 —
STUDIO M’ 眾多品項,都是依照設計師心中所設想的使用情境、圖樣、外觀,去挑選相應的材質、工法,以及能夠將之實現的工坊、職人,在密切的來往溝通、數度試做之後,才終告完成。挑選時從材質與工法上去切入,是歸納出自己偏好與適用品項的方法之一。確立之後,挑選器皿就比較容易有個主軸去依循。
例如喜歡陶土的溫潤柔和、還是瓷土的細緻堅亮?特別著迷於半透明釉彩底下隱約顯現的陶土本色?看到含鐵釉藥不可預測的點點斑痕,覺得驚喜?
某些器皿,會因為手工施作、窯變等種種因素,每一件都各有表情,沒有完全相同的樣貌。這與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產品是很不一樣的思維,即使是無機質的器皿,也彷彿有了生命。
— 根據料理的種類選擇,注重泛用性 —
一樣是盤子,那麼多種款式與材質,到底要怎麼挑選呢?這時可以依照「盛裝的料理」去設想,而且!重點是「多樣變化的可能性」。
例如平盤,一般多用來擺放較少湯汁的菜色如燒烤類或炸物。其實同樣的器皿可以拿來擺放茶點、糕餅、包子、壽司、鍋貼······時下流行的單盤料理也很適合,可能性無限大!
耐熱器皿可以直接送進烤箱甚至上瓦斯爐,保溫力佳,除了焗烤之外,與咖喱飯、漢堡排、法式吐司等熱騰騰上桌才好吃的料理也非常合拍。
高腳缽給人的印象是甜點專用?No no no, 其實擺放小菜、漬物、沙拉、醬料也不錯唷。
此外,如直徑20公分~22公分、深度4公分左右的盤子,不會過深又有盤緣,利於盛裝單人份的咖喱飯、義大利麵或主菜,兩人份的沙拉等,用途廣泛,挑選基本款時就可以此作為基準。咖啡杯、茶杯也有類似的標準,如咖啡杯的容量約260cc, 紅茶則是200cc。
— 使用習慣 —
依照各自的生活節奏,烹調與用餐習慣等,挑選適合的品項。例如常用微波爐加熱、甚至烹調?習慣飯後馬上清洗碗盤,還是仰賴洗碗機?陶器在使用前往往需要經過一道防止染色的程序,但即使經過處理,是否能接受隨著使用而漸漸變化的模樣?
— 收納便利性 —
如果儲物空間或桌面不大,挑選橢圓形、方形的器皿是最佳選擇。此外,把手不外張、可以堆疊等也是節省空間的考量點。
最後,依照下面四個問題,來整理出自己需要、喜歡的器皿條件:
1) 已經擁有哪些器皿:與既有的搭配是考量的關鍵之一。
2) 想盛裝什麼樣的料理:可以幫助縮小選擇的範圍。
3) 過去常做哪些菜色:猶豫不決時,可以想想自己常做的菜色有哪些,
4) 特別注重的地方:特別喜歡明亮的色彩?怕撞傷器皿,
—關注Studio M’官方粉專,獲得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