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說到台灣人熱愛的飲食文化與旅遊國家,「日本」與「韓國」這兩個國家肯定榜上有名。
不僅離台灣坐飛機只需坐約 3 小時左右的距離,與台灣相同也有以米飯作為主食的飲食習慣,但仔細觀察,卻又能發現餐桌上的不同用餐文化與獨特之處。
那麼究竟有哪些看似相同,卻又截然不同的差異呢?
–
◍ 獨樂樂 VS 眾樂樂
|無共食習慣的日本|
沒有共享合菜文化的日本,在外用餐也看不到多人共用一份餐點的景象。
這樣的文化據說可追溯到日本在經濟泡沫前,當時許多餐廳的位子一位難求,甚至還出現只要入座就需要收取「座席費」的狀況,因此一人一份的點餐習慣也一直延續至今。
|享受熱鬧圍桌氣氛的台灣|
準備一大桌菜,以多道豐富料理與家人共享,款待客人。
在「吃飯配菜」一起分享菜色的同時,不但是將同桌用餐者視為自己人的情感流露,也是台灣人用來拉近彼此距離的表現。
|共食文化鼎盛的韓國|
泡菜鍋、豆腐鍋⋯⋯各式鍋物料理,就連小菜也習慣將全部份量一起盛裝,再依照個人喜好各自挾取食用。
而沒有公筷母匙用餐習慣的韓國,對他們來說用著自己的筷子湯匙直接在鍋內舀取,一起熱鬧的聊天吃飯是最稀鬆平常的景象。
–
◍ 一桌菜色 VS 佐以主食的各式配菜
不同於台灣滿滿一桌「是主菜,更是餐桌上主角」的各式菜餚。
以白飯為主食,並搭配「一汁三菜」基礎構成的日本,以及以小菜數量代表講究程度的韓國,配菜都以小皿、小缽盛裝,明確的標示出菜餚的主副之分。
|一汁三菜的日本|
日本傳統的飲食結構「一汁三菜」,至今已發展出多達 600 種的配菜料理。
「一汁三菜」代表的飲食內容:
- 一汁|湯品
- 三菜(主菜)|以蛋豆、魚、肉類為主的料理。
- 三菜(配菜)|以蔬菜、蘑菇、海藻、薯類料理的配菜,通常會以燉煮或煎炒的料理方式。
- 三菜(配菜)|用以涼拌、醃漬而成的配菜。
|小菜以單數道上桌的韓國|
深信「藥食同源」的韓國人,「白飯/湯品/小菜/泡菜」為飲食的共通原則。為了給身體必要的營養素,每餐會透過多種食材製作的小菜(반찬)與白飯一起搭配。
由於韓國重視陰陽的理論,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因此小菜數量會以 3、5、7、9 道來呈現(在餐廳用餐,小菜數量越多,餐點價格也越高)。
-
◍ 飯碗該端?不該端?
與台灣有著「以碗就口」用餐習慣的日本,一手端著飯碗一手拿著筷子,將食物夾入口中享用,而不是像寵物吃飼料般低頭對著飯碗吃飯。
*因應用餐習慣,台灣、日本的飯碗也多有圈足(高台)的設計,具有隔熱好端取的作用。
而習慣將白飯盛裝在不鏽鋼碗裡的韓國,以及拌飯、鍋物料理使用的沈甸甸石鍋,不僅材質燙手且厚重,因此形成「以口就碗」的用餐習慣。
若端起飯碗吃飯,反而會給人沒有禮貌,飢不擇食像在乞討的印象。
-
◍ 哪種筷子最好用?
具有「勸食」特性的台灣人,擔心同桌用餐者夾不到料理,或是客人過於謙遜不好意思夾菜,因此使用中式長又厚實的筷子,不僅利於夾取大圓桌上的料理,也在夾菜給他人時更便利。
沒有共食、互相夾菜習慣的日本,加上料理的份量小巧精緻,且經常食用魚料理,因此多使用短且輕巧的木筷,並在前端設計成尖細的樣式,方便用來剔撥魚肉、魚刺。
而習慣使用金屬扁筷的韓國,因醃漬的韓式料理容易沾染味道,不鏽鋼的材質方便清洗也不沾味道,沈重扁型的樣式,也可避免夾菜後放在小桌子上到處滾動,同時也利於將泡菜撕下來或分取醃製的葉片。
-
台灣、日本、韓國三地看似相同又同中有異的飲食習慣,其實都與當地的生活型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只要了解不同的飲食文化與特色,並以開放的心胸且愉悅的心情享受千萬滋味,無論在哪裡用餐,享用著何種料理,肯定都能品嘗到最棒的風味,體驗到最富樂趣的飲食體驗!
➤ 看更多 STUDIO M’食器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