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34號家大約是中午時分,我們驅車前往松江路靠近行天宮的地方,一家位於市中心卻很安靜的所在,一家一週只開四天,一家總是買不到甜點的店—時常在這裡。
其實我記不清楚門牌號碼,只認得覆蓋著綠意的大門。按了電鈴,我喊了一聲:「大毛~」,裡頭回了一聲:「黛安娜~」戴著眼鏡,露出大大笑容的店主毛家駿隨即出現眼前,這一回,鬍子又長了一些。
如果釀梅酒在日本好像多半是婆婆、媽媽、姐妹全權統籌,那麼男生呢?
男生的角度來看梅酒,甚至是釀梅酒,我想應該有很有趣的地方吧?憑著這一絲的好奇,我來到了這裡。
其實這裡,是第二家「時常」。
2012年2月12日在復興南路開張的「時常買生活道具屋」才是開端。
毛先生大學就讀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畢業後先在知名居家品牌工作了兩年,轉換跑道的中間休息時間,他到了中國上海,每天坐公交車,隨意的下車,散步、觀察市民生活,或許是一直以來對於老物件、舊氛圍的喜愛,就這樣晃了兩個多月。
回台灣後,毛先生開始接案生活,承接室內空間、陳設、形象設計等跨領域的合作案。而這一次的休息,他到了日本,細細地遊歷了三個月,踏遍許多鄉鎮,尋找最令他傾心的古道具:「在日本,幾乎每天都逛市集,購入為量不少的古道具,回台灣之後就擺在工作室裡,自己欣賞,覺得滿足。
後來,陸陸續續替每個古道具拍個人照,上傳至臉書,結果按贊人數越來越多。我就在想,同好好像很多?於是就試著每週開放工作室一、兩天,出乎意料地來了很多客人,一同交流、分享,漸漸地,便開始了定期前往日本選購古道具的生活。」時常買生活道具屋就這樣開張了。
古道具有種特質,不是這麼銳利的,經過了時間的刻劃,好像留下了許多情緒與故事在裡面,所以變得比較溫柔,或者是說,比較包容。當你置放古道具在任何空間,似乎它們都可以融入,與身邊的空間、物件和平共存。
所以,喜歡古道具的人,或許也有這樣的特質?在毛先生身上,我覺得是有的。我不禁開始想像,毛先生所釀的酒,是否呈現一樣的味道呢?
提到梅酒,自然跟毛先生最心儀的日本有關:「每次去日本居酒屋,都會點上一杯店家自製梅酒來品嘗!日本通常都會用燒酎作為基底酒,口味都釀到偏甜。
不過每家店的自家釀風味還是有很大差異,非常有趣~另外,枇杷酒也是第一次在日本喝到,立刻被驚為天人的香氣震攝!讓我一回國就著手來釀。(笑)」而釀梅酒,則是近三年才開始嘗試的:「主要是某次喝了朋友自釀的梅酒,覺得真好喝!於是就決定自己也來試試看。」
將自家釀製的酒款一字排開,由高至低,在各自的面前放好待會要使用的小道具,講究每個細節,是毛先生不經意透露出的溫柔。
毛先生從閱讀日本網站與食譜,參考比例後實際動手,歷經了頭幾次的失敗,味道欠佳、太澀,終於才抓到了訣竅。
「可能是台灣與日本的梅種不同或是其他原因,台灣的梅子在釀酒前需要先殺青(註1),如果沒有殺青的話,釀起來的酒就會澀澀的。殺青後記得要晒乾,可以用竹篩或是鋁製的,都很方便。竹篩要小心發霉。台灣現在也有代客殺青,不然手很痛噢!」毛先生一邊小心翼翼的從走道的裡頭端出一甕梅酒,雖然是低調的淺灰色,卻隱藏不住這甕梅酒曖曖閃耀著光。
是的,最佩服毛先生的其中一點,就是他將器皿與食物放在一起,那無可挑替的平衡感,好像它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彼此而存在。
以知名玻璃作家Peter Ivy的作品盛裝梅酒,簡直是一幅美麗的靜物畫
挑選梅子,毛先生說第一次購買梅子是在市場買的,今年則是跟小器生活料理教室訂了小農種植的梅子:「梅子產季初期,梅子會小顆一點,顏色比較深,較適合做脆梅。我會挑中後期一點的梅子,淺綠色,較熟一點的梅子。」
梅子有了,基底酒的部分,毛先生目前為止也是中意白蘭地:「選擇白蘭地時我不會特地挑選高段的酒,因為高段的單純品飲就足夠了。選擇價位、味道都能接受的,泡出來的梅酒CP值最高~以枇杷酒來說,白蘭地細緻的果香讓酒體更有層次感。」糖的部分,多半是選用冰糖。偶而也會使用黑糖以及蜂蜜。
毛先生也說,其實在台灣,很多媽媽都是用米酒當基底酒。可能因為最容易取得,也最熟悉。或許,米酒作為基底酒,是台灣自釀梅酒的限定口味?
酒越陳越香,擺越久越好喝。毛式梅酒,目前最陳的酒,是第三年。「我在一開始沒有放糖,而是糖慢慢再加進去。比例的話,1公斤的梅子:1.8公升的基底酒+500公克~1公斤的糖。」比較不甜,是毛式梅酒的自家風味。
如果要喝酸一點的梅酒,就要撈下面一點的。有時候酒沈澱了,酸味會跑到下方。如果想喝均衡一些的味道,飲用前可以稍微的晃一晃。
不同的道具,給予梅酒不同的個性感,用松德硝子薄張系列,就會忍不住加入汽泡水,十足沁涼。帶有厚度的古道具玻璃杯,在品飲梅酒時,感受獨特的溫暖。道具,真是有趣。
下班後、有朋友來訪時,毛先生就會「派出」毛式釀酒,用豐富、輕鬆的味道,征服每一個好友的味蕾。像是今年春節,將枇杷酒帶回家鄉,與家人一起共享,聽說父母親都很滿意。
最常品飲梅酒的方式是直接加冰塊!酷暑難耐的夏天,毛先生會把梅酒淋上刨冰,又冰又香,梅子獨有的酸甜味,更顯沁涼。
把泡軟的梅肉去核入菜,也是毛先生推薦的方式:「將蔬菜(小黃瓜、玉米筍)微微蒸過卷起,上方放置梅果肉,無需其它調味,梅酒香搭配蔬菜本身的甜味,非常好吃!」
最後不免請教毛先生釀梅酒的私人祕訣?
「我們都會釀半年到一年,讓味道充分釋放後,再放入糖。聽說香氣會更加明顯,梅子的外皮也比較不會皺皺的,會比較漂亮(笑)」頓了一會,接著說:「要有好梅酒,耐心是很重要的呢~如果實在等不及,可以先釀枇杷,一年就很好喝了!(笑)
本來是柔順口感的枇杷,泡在酒裡,呈現神秘感的酒紅色,
酒氣比想像中濃厚,沾了一滴的唇,微微的麻了起來,枇杷的性格已然轉化成剛烈女子。
採訪告一段落,攝影好夥伴與我步行至捷運站,有點微醺的兩人,不約而同的聊起今天遇見的這些「梅酒」、「水果酒」們,一直以來好像真理一般不曾懷疑過自家釀酒的味道,頭腦簡單到無以復加的以為都可以泡出好味道,原來,真的是困難重重。釀酒,極其科學,也極其人性。
比例、時間的精準度;經驗、默契的培養(是的,與酒體之間的默契),如果您大膽的向釀酒師發問,相信這兩塊的重要性是一致的。想起每每在梅酒屋品飲,每一隻都覺得好順口的那種體會,才懂得這一切都是如此得來不易。
人家說品酒讓生命更豐富,我想是酒以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方式來向我們證明,經過焠鍊過的滋味,最為可貴。
(註1)用粗鹽將梅子表皮的毛和澀味去除一些
文字/ Diana
攝影/Karen
照片提供/Mao
日期/ 2017.03
◆ 可以參考 ➤ 小器梅酒屋2020 春日梅酒手作組合,隨時關注 小器梅酒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