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季節蔬菜一同燉煮的日常湯品
在歐洲小國 盧森堡 ,Bouneschlupp 是許多家庭餐桌上熟悉的名字。這道湯品的主角是綠色長豆,外型像是台灣的四季豆,口感爽脆,與馬鈴薯、洋蔥等蔬菜一同燉煮,有時也會加入紅蘿蔔或芹菜增添香氣。最後放入幾片熟成香腸,便是一碗溫飽而踏實的家常湯。
加入些許鮮奶油後,湯頭更顯柔和,是一種既清爽又富層次的味道。與油潤濃厚的濃湯不同,Bouneschlupp 保有蔬菜原本的甘甜與單純,適合慢慢品嚐,也適合在涼意乍現的日子裡煮一鍋。

☞ 語言的故事,藏在湯名裡 ☜
「Bouneschlupp」是這道湯在盧森堡語(Lëtzebuergesch)中的名字,一個乍看之下有些陌生的字,其實正透露出這個國家的語言風景。盧森堡是一個多語國度,官方語言有三種:盧森堡語、德語與法語。從學校教育到日常交流,居民會在不同場域使用不同語言,這也讓許多料理名稱在地化後帶有自己獨特的發音與語感。

Bouneschlupp 就是這樣的一道湯,名字裡聽得出「豆」與「湯」的形狀,帶著日常感,也讓人想像得到一鍋咕嘟咕嘟燉煮的畫面。這樣的語言與飲食交織,讓每道料理不只是味覺經驗,更是文化的延伸。
湯與煎餅,一頓平凡的飽足
這道湯常與馬鈴薯煎餅(Gromperekichelcher)一同食用。將刨絲馬鈴薯與洋蔥調味後煎成小餅,外層酥香、內裡鬆軟,沾湯吃或單獨享用都恰到好處。這樣的搭配,簡單卻令人滿足,也是一種不張揚的溫暖日常。

搭配器皿|將深色湯碗化為舊城街景的延伸
這次所搭配的 Altopiano 湯碗(此款無進貨),以黑土為胎體,覆上白釉後自然流露出深淺層次,彷彿盧森堡老城區那經歲月洗鍊的灰白石屋與鵝卵石小路。寬大的邊緣留出空間,讓湯品看來更有節奏與沉穩的重心感。
這樣的器皿與湯相互襯托,就像城中老餐館裡的某個中午,窗邊灑進一點光,慢慢地喝上一碗熱湯,一切剛剛好。
-
語言交錯的日常裡,有一道湯不需太多修飾,卻在盧森堡的生活中長年存在。下次想煮點什麼的時候,也許可以嘗試這樣一碗清豆湯,搭配厚實陶碗與簡單食材,在自己的廚房裡,也能遇見一點來自歐洲中心的小國風景。

➤ 看更多 STUDIO M’食器風景
